2024年12月5日,昆明传媒学院戏剧学院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与艺术双重盛宴,由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戏文专业共同组织的“碑林路人作品创作及二度创作交流研讨会”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上午,由戏文专业精心策划的“诗与远方”碑林路人诗歌创作交流会率先启幕;下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办的“创新咏诵 时代强音”碑林路人作品诵读会暨朗诵二度创作研讨论坛接续举行。上午下午的两场精彩活动共同构成了昆明传媒学院戏剧学院一次别开生面,内涵丰富的文艺交流盛会。昆明传媒学院校长潘红以及昆明传媒学院戏剧学院院长王轶文也参与了此次的论坛交流。
在上午进行的碑林路人诗歌创作交流会中,戏文专业的同学积极向碑林路人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诗歌作品,并得到了她的肯定和称赞。碑林路人老师还建议同学们建立诗歌公众号,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作品。
在下午举行的碑林路人作品诵读会暨朗诵二度创作研讨论坛上,戏剧学院剧刃艺术团播音专业的同学们也带来了碑林路人老师的经典作品《大写的中国》的朗诵。他们深情投入,用声音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播音系教师曹博鑫也为大家带来了碑林路人的另一部作品《你的声音》,曹老师以其专业的朗诵技巧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将作品中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戏文专业的交流环节中,碑林路人老师围绕“走上写作之路的机缘、创作灵感的来源、如何看待AI写作以及给同学们的写作建议”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她强调,积累是写作中最重要的条件,多读书、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时,她也鼓励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勇于追求自己的写作梦想。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研讨论坛还特别邀请了业内专家于丽红教授和赵海清老师,共同与碑林路人老师探索文学与朗诵艺术结合的可能性与魅力。在交流中,与会嘉宾们分别就朗诵的二度创作、朗诵方式以及创作感悟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享。于丽红教授强调了创作的画面感以及情声气的结合,并指出教师应具备示范技能;赵海清老师则分享了不同场景下的朗诵方式,详细阐述了小音量创作与大音量创作的不同特点,并现场示范了多种朗诵技巧,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碑林路人作品创作及二度创作交流研讨会”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昆明传媒学院戏剧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戏剧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