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至25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期戏剧表演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盛大举行。昆明传媒学院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负责人崔昕宇、表演专业教师陈晓霞受邀参与此次研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修活动得到了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为学院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支持。崔昕宇曾深度参与第一期研修班,此次作为学员代表在开班仪式上发言,他深情回顾往昔学习经历,表达了对戏剧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本期研修的期待,为活动拉开精彩序幕。
开班首日,何雁教授以《国际戏剧大师表演方法》为题展开专题讲座,系统梳理了他近十五年引进至国内的多位国际戏剧大师表演方法与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铃木忠志的铃木方法、耶日·格洛托夫斯基的质朴戏剧等众多前沿理论。讲座中,何雁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剖析了大师们如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表演技巧,帮助学员构建国际化表演视野。为强化教学实效,何雁教授通过即兴表演工作坊开展沉浸式指导。学员从动作、声音、情绪情感等基础训练到复杂的富有生命感的表达逐层进阶,何雁教授全程身体力行,示范动作要领,逐一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学员通过情境代入、即兴创作等环节,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打开了创新表达的可能性。
许文广在《演员的自我重塑——从颜值焦虑到角色信仰的转变》课程中,阐述个人成长历经的四个阶段。求学期系统学习表演基础,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为成为演员打下坚实基础;探索期尝试多元角色,努力摆脱束缚探寻突破;反派破局期以反派为契机,深挖人性靠演技打破外形局限;正派重构期专注饰演正派伟人,钻研生平复刻精神,极致管理身形,获家属及观众认可,实现从颜值焦虑到角色信仰的蜕变。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刘威带来精彩分享。他回溯从影之路,从早期塑造《唐明皇》等经典角色开始,讲述不断打磨演技、拓宽戏路的成长历程。谈及舞台与镜头前的演出经验,刘威指出舞台上要注重与对手的互动、节奏把控和空间调度,让表演收放自如;镜头前则需聚焦细微表情,与镜头建立独特交流,贴合影视创作流程。对于如何成为好演员,刘威强调生活体验的关键作用,鼓励演员扎根生活,观察人间百态积累素材。同时,他倡导大量阅读、持续学习,拓宽知识边界,提升内在修养,以深厚底蕴支撑角色塑造。他还着重提出,演员要始终秉持敬业精神,对每一个角色全力以赴,用心雕琢,才能在表演道路上不断进阶,塑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形象。
中国国家话剧院形体设计张颖带来《身体从形到意》实操课程,融合现代舞编导经验与戏剧肢体语言,以“空间叙事”“情绪具象化”为训练核心,引导学员打破传统肢体表达框架。她通过模拟不同情境的片段创作,拆解不同角色的身体密码,强调“用身体讲故事”的艺术逻辑,帮助学员在实践中建立肢体与角色灵魂的联结,为舞台表演注入更丰富的视觉叙事可能。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高宝宝以《幕后的生命课》为主题,分享深耕行业多年的创作感悟,并通过即兴表演实战环节,针对学员现场演绎进行一对一精准点评。她聚焦“表演中的真实感与创造力平衡”,以生动的案例指导学员如何在即兴情境中快速捕捉角色特质,提升舞台应变与情感传递能力,助力学员在实践中打磨表演技巧。
作为贯穿研修班的核心导师之一,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晔以《浅谈“活的台词”》为线索,分三个半天逐层深入台词教学。他首重“台词是角色灵魂的呼吸”,通过经典文本,解析呼吸节奏、情感颗粒度对人物塑造的决定性作用;继而以《四世同堂》为实战载体,带领学员从剧本解构、人物心理分析到语气语调设计,进行多维度台词打磨;最终在结业阶段组织学员完成《四世同堂》片段朗读汇报,将理论转化为鲜活的舞台呈现,形成“输入—消化—输出”的完整教学闭环。
本次研修班以“名家分专题深度赋能”为特色,打破传统培训的时间线性框架,聚焦表演艺术的不同维度展开立体教学。昆明传媒学院教师团队的深度参与,不仅彰显了学院对戏剧教育前沿理念的追踪,更通过与行业顶尖资源的对接,为后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而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的支持,更为此次学习交流增添助力。随着戏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这场研修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成为推动戏剧教育与实践融合共进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