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2日,由昆明传媒学院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主办、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请来了曾志导演,为精英班和导演专业同学带来了一场名为“影视创作交流会——直击创作核心”的精彩讲座。讲座共分三个部分:拓宽国际视野,助力精英班学子走向世界;用创作连接世界——国际视野下的创作表达;导演面对面,关于电影创作的QA环节。

曾志
知名影视广告制作人,导演,编剧
曾任职于JWT智威汤逊及奥美等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后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制作了一系列精品广告,2018年开始转型成为电影导演,潜心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影视作品:
剧情长片《这周五的游乐场》(导演/编剧2023)
第26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
第12届爱尔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获奖
第23届孟加拉达卡国际电影节“Wide-Angle”单元入围
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国产影片入围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项目创投 ·制作中项目入围
短片《气球》(导演/编剧2020)入围2025年加拿大Grand River电影节
短片《清洁》(导演/编剧2019)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单元最佳剧情短片提名
2019年丹麦欧登赛国际电影节(Odens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入围
2019年洛杉矶华人电影节(LACFF)入围
2019年厦门Hishorts!短片周剧情竞赛单元入围

拓宽国际视野,助力精英班学子走向世界
曾志导演从自身从事的专业领域出发,基于每位精英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学业规划和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曾志导演还结合了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创作经历,为每位同学给出了相应的学习建议和指导。曾志导演表示,精英班的同学在本科阶段首先要扎实自己的专业基础,明确自己的留学目标,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实力,为留学之路打下坚实的地基。现场交流的环节轻松欢快,精英班学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宝贵建议。

用创作连接世界——国际视野下的创作表达
“为什么青年要讲故事”“导演创作经验与视角”“打造跨文化电影”“创作建议与练习”
在面对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同学的讲座过程中,曾志导演从他专业的创作实践出发,结合四个板块,为导演的学子上了一节集专业性、实践性、国际性为一体的导演创作课。
表达欲、敏感性、前卫性、突破性
曾志导演建议每一位学习导演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建立的创作观念。同时,曾导从好莱坞电影、法国新浪潮、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等导演风格的特点出发,鼓励同学们要树立起中国青年导演的使命担当,成为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文化翻译者”和“未来叙事者”。

曾志导演从广告创意、创作的角度,谈及他在电影创作中对广告拍摄经验的借鉴与融合。曾导认为在建立起广告和电影的技术理论互通的桥梁时,要秉持导演创作的原创性、冲击性、相关性和可延展性。他还提出两个问题:感性的创意是如何想出来的?理性的创意又是如何想出来的?并结合视频案例,为导演专业的同学精心讲解其中的分别和差异。

要对自己眼中的世界形成独特的表达;要关注自己个体的感受,留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去火的感受和经验;要善于培养自己对细节的感知,形成自己的灵感记忆;要真实的去展示生活的细节和秘密。
曾导从创作逻辑的跨界应用,分析好的电影和好的广告一样,应该求同存异,他还为大家细数电影里呈现出的广告思维。他建议同学们,在进行导演创作时,不要去解释你的文化,要用创意让世界感受到它;找到人类共通共情的点,把自己的故事升级为世界语言;艺术表达和工业标准同样重要;跨文化合作与协作。
在打造跨文化电影的讲述中,曾导结合国际影展为同学们讲述出他所得到的启示:

导演面对面,关于电影创作的
同学们在观看完曾志导演的作品《这周五的游乐场》之后,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和导演进行了一场有内容性、理论性、专业性的对话。通过导演面对面对话,同学们更进一步理解该电影创作的经验和清晰自己未来创作的目标。
将案头的一行文字,到银幕上的一段故事;从创作的迷茫时刻,到破局的豁然开朗,这场与影视导演的深度对话,或许就是每一位同学突破创作瓶颈的关键一步。
本次系列活动是昆明传媒学院“微影星火”产业学院与戏剧学院联动的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优秀影剧创作者,开展更多面向青年学生的专业对话与工作坊,助力新生代艺术人才的成长。
图文编辑|马超
图片素材来源|戏剧学院
一审:熊永寿
二审:马振磊
三审:王轶文
公众号:昆传戏剧




